虽然张小龙多次提到微信的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但是对于传统零售行业来讲中介化和信息不透明化才能赚取差价,微商不可能做到全面的去中介化,只是在管理和流程上做到最简化。 技术规范化即通过技术手段来帮助商家和分销商来规范和调整因渠道繁杂而带来的整个交易流程。目前简单粗暴的朋友圈卖货已不适合微商的发展,微商想要借助技术来规范和满足其发展需求,社会化分销平台就成为微商舞台。比如微盟就通过SDP平台将分销商散乱、渠道管理失控、市场混乱、内部价格战、分销商窜货等问题予以系统化、平台化及流程化。另有口袋购物等也已上线分销平台。 技术的规范可能会规避微商平台的乱象,但是开发成本和营销推广的成本太高,这对于C2C的微商来说是个不小的门槛,他们不得不依附平台或第三方来发展,如果监管失控,当初淘宝的假冒伪劣现象会重蹈覆辙。 产品多元化将是微商区别于淘宝电商的一个很大特性,微商更适合做的非标品。这种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小而美”的产品会逐渐崛起,带有独特风格和差异化的产品会越来越受欢迎。根据微信购物的调查报告显示,个性淘货的仅次于精明消费,占到整个消费的五分之一,与此同时,用户对非标产品的购买率不断在增加。 虽然现在很多大咖、意见领袖都在不断重复一个词:产品人格化。但是真正做到人格化的除了少数的几个自媒体之外,恐怕很少有人能做到。多元化的产品一定要有行业领袖或大V去挖掘,引导。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产品或不认同的产品没有哪个大V愿意用自己的人格去背书。产品多元化的背后其实是用户的分散化,达人、买手将会越来越值钱。 社交电商的本质是信任交易。在笔者看来微商并没有改变传统电商的交易本质,商品还是原来的商品,只是营销手段和展现方式改变了。以前是直接买卖关系,先有需求后购买,交易完成后基本很难做到用户沉淀了,而微商发展的是一种先有认知再购买,她对人对商品的要求会更加严格,而且只要经营的好,基本上是可以做到用户沉淀的。微商对营销和传播的要求非常高,无论是发动社群的力量还是粉丝的力量,前提是产品必须具备足够的亮点吸引人,这些亮点包括:故事、情怀、归属感、信任度、溢价等。微商媒体化是最节约成本的营销方式。 用媒体人的思维去做微商这不愧为一种精明的营销方式,媒体电商或许才是简单的变现模式。微信本身就是一个产生盛产内容的平台,只是能够玩转这种方式的机构或自媒体有多少呢? |